从中医来看:
1、高粱味甘、性温、涩,入脾、胃经。
2、高粱主治脾虚湿困、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3、高粱具有和胃、消积、温中、涩肠胃、止霍乱、凉血解毒的功效。
4、高粱温中,利气,止泄,涩肠胃,止霍乱。适用于下痢及小便湿热不利。
《博物志》记载:“王肃、张衡、马均,昔俱冒雾行,一人无恙,一人病,一人死。问其故,无恙者云,我饮酒,病者饱食,死者空腹。”
注解:三个人,冒着大雾前行,一个人死了,一个人病了,只有一个人安然无恙。安然无恙的出行前喝了酒;生病的出行前吃得饱饱的;死了的出行前没吃没喝,是饿着肚子出来的。
这表明: 酒势辟恶,胜于作食之效也
我国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中的 《素问?汤液醪醴论》所述:“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(醪醴(láo lǐ):甘浊的酒!)者,以为备耳!夫上古作汤液,故为而弗服也。中古之世,道德稍衰,邪气时至,服之万全。”
由此可见,早在古代,酒类就已在防病治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在中医科技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而良药苦口!经常服药,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,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,适量饮用,既强身健体,又享乐其中,乃是人生 一大快事。
酱香酒是由高粱酿造,可以行药势。古人谓 “ 酒为诸药之长 ” 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,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,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。
酱香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。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,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、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,均可溶于酒精之中。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白酒之中。白酒还有良好的通透性,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,发挥溶解作用,促进置换和扩散,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。
酱香酒还有防腐作用。一般药酒都能保存长时间而不变质,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。